津滨网讯 8月25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网络主题活动走进大连金普新区,先后参观长之琳、大窑湾保税港区、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等地,聚焦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发展历程、企业自主创新等话题。
长之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零部件
在大连长之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创新成为记者们关注的重点。“长之琳科技是中航集团、航发集团各主机厂航空卡箍首选供应商,同时参研国内所有在研型号中小航空发动机的机匣隔热。2016年,企业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APU后防火墙隔热方案,2017年产品伴随C919成功首飞。同时,公司还是大连地区唯一一家为C919首架机供货的厂家。”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成立以来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制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产品,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2014年公司获得军品研制生产全部资质。
据了解,大连长之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航空卡箍、隔热毯、液压管路连接件,产品广泛应用于飞机、战车、舰艇、高铁等领域。主要客户有中航工业、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中兵集团、中车集团各主机厂。企业新研航空连接新技术在飞机液压系统连接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填补国内航空市场空白,是国内航空连接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大窑湾保税港区: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对接
随后,采风团一行在大窑湾保税港区看到,现代化深水码头塔吊林立,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据了解,大窑湾保税港区于2006年8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2007年8月,保税港区一期(3.06平方公里)正式封关运作。区内现有集装箱泊位7个,最大水深-17.8米,年处理集装箱能力接近300万标箱;后方仓储设施总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建有全国最大、东北唯一的“港口型”中心站——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真正实现海铁联运、无缝对接,成为东北腹地大宗物资进出保税港区的主动脉;冷藏冷冻现有能力达40.5万吨,累计实现冷藏国际中转货物20万多吨;区内现有伊藤忠商社、日通外运、日本邮船、日本近铁、东芝物流、天津泰达等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103家,其中,外资企业23家,注册资本1亿美元;内资企业80家,注册资本20亿元。
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搭建创业就业平台
走进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记者仿佛置身于校园。然而,“校园”里面的老教室,却早已化身成为一间间充满时尚气息的文创工作室。其实,这个创意园前身就是大连艺术学院老校区的教学楼。
大连艺术学院执行董事王晶说:“大艺文创园,正在探索如何把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改革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在推进和发展文化艺术创新中加速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我们正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聚集和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以文化、科技促进创意产业发展为定位,以“让创意插上文化与科技的翅膀飞向世界”为宗旨创建。大连艺术学院文化科技创意园于2014年创建,2015年大连艺术学院又投资注册成立“大连大艺俊源众创空间有限公司”,成为大艺文创园的运营主体。园区主体建筑共有11层,建筑面积为21719.77平方米,配套面积2900平方米。目前已有入园文化科技企业120多家,入院企业业务经营涉及文化创意、艺术设计、影视产业、现代传媒与VR技术开发,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
大艺文创园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大艺文创园设立创业管理中心和服务中心,已成功培育“晒艺”和“大艺至臻”两个原创文化品牌,用于线上线下展示和营销师生的文创商品。
大连光洋科技:创新驱动打造成国之重器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光洋科技集团的发展思路是,好机床的研制必须要做到主机满足工艺要求,功能部件满足主机要求,零部件满足功能部件要求,并在工艺指导下形成主机、功能部件、零部件的相互提升,不断完善的发展机制。因而,光洋所有的机床关键部件是完全自主的,因此在技术进步、性能提高、可靠性保证上,没有任何障碍,不受他人限制,这也使得光洋有可能把航天发动机的工艺定量化需求摸清楚,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优的设备。
成立于1993年的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快速发展令人侧目。据了解,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构建起国内高档数控产业领域内相对完整的技术链、人才链和产业链,产品覆盖了控制系统、传感系统、铸石床身到工业机器人和五轴数控机床等,具备研制性价比位于全球前列的多种类多规格五轴数控机床的能力。自2014年起,光洋科技集团成为国内五轴数控机床年产销量最大的供应商。
集团全资子公司科德数控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配套国产光纤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数控机床主机厂,是国国家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骨干依托单位。从2006年至今,光洋科技集团逐步培养和造就了一支200余人,能满足产业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多专业的研发团队,并构建了高档数控机床控制集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国家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光洋逐步掌控了控制系统、传感器及各类关键执行部件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可以满足数控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了高档数控机床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目前,光洋在数控机床方面专利布局已达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80余项,PCT国际发明专利12项,并率先在国内机床主机企业实现了自我生产,自我装备。 (全媒体记者张广艳向辰)
|